這幾天壹傳媒(282.HK)的股票炒到傻咗。究竟在這幾天的數萬宗交易中,有多少人認真地了解282的情況?
事先聲明:以下的分析,只能提高你對282的一些認識,對你是否購買282股票的決定,完全沒有幫助。買或唔買282,唔好問我。
參考壹傳媒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業績公告,年度收益11.58億港元,當中70.8%來自香港業務,25.1%來自台灣。年度虧損4.1億港元,較上年度的3.42億元虧損增 加19.8%,每股基本虧損15.8港仙,超過起飛前股價的一倍。
目前壹傳媒兩大業務主線,包括印刷業務及數碼業務。哪一邊蝕得較甘?答案是印刷業務,蝕了2.85億元,主要是廣告越來約少。蘋果廣告自從得到「一男子的積極關注」後,上年度的2.41億元廣告收入,本年度暴跌1/3至1.63億元,其中香港蘋果日報廣告下跌31.6%至4200萬元,台灣蘋果日報就有1.19億元。估計香港蘋果廣告的收入,應該很難彈番上去。
很多人以為近年大家愛看手機,很少購買實體報紙,但其實壹傳媒的報章銷售收入反而上升,上年度是3.03億元,本年度3.17億元,升幅4.6%,絕對跑贏紙媒市場。去年度蘋果日報每日平均銷量為102,500份,本年度跌至88,685份,但由於蘋果日報在2019年1月1日從8元加價至10元,所以發行收益從1.83億升至1.92億元,賣少紙但賺多咗。
在傳統收入之中,壹傳媒還有一項「印刷及分色製版服務收入」,主要向客戶提供印刷及分色製版服務,本年度收入1.32億元,佔整體收入11.4%,較上年度下跌26.7%。
至於近年力谷的數碼業務,過去兩年間出現下跌趨勢,收入從5.77億元跌至5.46億元。蘋果去年開始網上訂閱計劃,成功地得到2.77億元的課金收入,但香港互聯網廣告及內容供應等就大幅下跌,收入從上年度5.77億元暴跌53.4%至2.69億元,跌幅超過課金得到的收入;台灣收入也大幅下跌50.9%至7,840萬元。
點解壹傳媒盤數蝕得咁甘?主要是賣報紙、網上訂閱和廣告收入,根本Cover唔到成本,特別是員工開支。壹傳媒最大開支就是人工,目前共有2,323名僱員,其中1,275名為香港僱員、1,047名台灣、1名美國,總員工成本9.2億元,佔總開支接近六成,當11.58億的收入扣除員工成本後,就已經冇乜得剩!相信大家有留意新聞的話,都知道壹傳媒有嘗試進行業務重組裁減員工,當中產生代通知金2390萬元。
財政狀況還穩健嗎?公司目前流動負債6.52億元,非流動負債6.81億元,總資產19.77億元,其中流動資產4.41億元,銀行結存及現金1.38億元,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看,情況不算健康。其實肥佬已經盡力,於2018-2020年與公司三次訂立貸款協議,同意向公司提供最高6.5億元的無抵押免息貸款,合約寫明須於36個月內償還(但實情應該沒可能到期前還錢);目前公司已經向肥佬取得合共4億元的貸款,報表上未償還金額為3.48億元。除此之外,賬面值總額為3.61億元之台灣物業亦抵押予多家銀行,以換取銀行融資。
最重要的問題:如果壹傳媒在未來一年還存在的話....業績將會怎樣?
最重要是看網上訂閱計劃的收入,由於蘋果在2019年4月推出免費會籍,6月推出試行訂閱價,並於9月2日全面推出標準定價,所以本年度的2.77億元網上訂閱收入,實際上只有半年的計算,來年如果計番成年盤數,保守估計將會Double變成6-7億元。至於其他收入,我相信賣紙的收入變動不大,香港蘋果廣告繼續有跌冇升,但反正已經跌到4200萬元,再跌對盤大數都影響不大;至於台灣業務的收入,我相信應該變動不大。
所以總括來說,如果壹傳媒在明年仍然存在,整體收入應該可上升3-4億元,繼續要蝕錢,但已經較過去幾年蝕少咗。